近日,一項發(fā)表于《科學》雜志的研究顛覆了以往人們對飲水的認知,認為上述飲水建議可能超過大多數(shù)人真正的需水量。
在該研究中,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yī)藥所能量代謝與生殖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深圳理工大學(籌)藥學院講席教授約翰·羅杰·斯彼克曼院士團隊聯(lián)合近100個國際團隊,基于穩(wěn)定同位素法,對26個國家共計5604名受試者進行了研究,樣本年齡覆蓋8天大的嬰兒到96歲的老人,推導出全球首個用于預測人體每天需水量的公式,首次揭示了人類全生命周期的需水量規(guī)律。
“了解影響水周轉率的因素以及各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是我們在預測未來水需求方面向前邁出的一大步。這項工作建立在來自世界各地科學家的貢獻基礎上,顯示了國際科學合作在回答重大科學問題方面的重要性?!闭撐耐ㄓ嵶髡咚贡丝寺硎尽?/p>
不同人群的需水量各有不同
沒有水,人類只能生存3天。人體每天的水周轉量即水的總交換量,包括了我們攝入的水分和流失的水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需水量。
斯彼克曼團隊聯(lián)合國際團隊,基于國際“雙標水”數(shù)據(jù)庫,運用氘稀釋技術測量了受試者的水周轉率,發(fā)現(xiàn)20—35歲男性每天的水周轉量為4.2升,30—60歲女性每天的水周轉量為3.3升,此后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到了90多歲,都下降到2.5升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水周轉量并不等于飲用水的需水量。例如,一名20多歲的男性每天水周轉量為4.2升,但并不需要飲用4.2升水,因為人體代謝和體表水交換可提供其中的15%,其余85%的需水量來自于食物和飲水,食物和飲水各半,因此該年齡段男性每日平均飲水量為1.5—1.8升。
相比之下,女性飲水量較小,因為女性的非脂肪成分低于男性,例如一位20多歲的女性,每日的飲水量可能為1.3—1.4升。
“該研究的一個主要結果是,每天8杯水(或每天約2升)這個飲用水推薦量,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可能太高了?!敝袊茖W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張雪映表示。
此外,研究發(fā)現(xiàn)水周轉率的個體差異較大。例如僅在成年人中,有些人每天的水周轉率僅為身體水分的5%,而另一些人的水周轉率則高達20%。不同年齡段、性別、國家的人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因此,一刀切的健康建議并不適合對個體進行精準化健康指導。
飲用水和富水食品管理方案制定有了新依據(jù)
張雪映介紹,在過去的研究中,對于人類需水量的研究大多依賴于主觀問卷調查和實驗室里的生理學研究,樣本量少且評估方法不精準。
而該研究團隊用氘稀釋技術客觀精確地測量了受試者的水周轉率,研究了整個人類生命過程中,體重、年齡、身體成分、總能量消耗、身體活動水平等因素,以及氣候、緯度、海拔、溫度和濕度等條件對水周轉率的影響。
分析發(fā)現(xiàn),生活在炎熱潮濕的環(huán)境和高海拔地區(qū)的人群,以及運動員、孕婦、哺乳期婦女和高體力運動水平人群中,水的周轉率更高。此外,在發(fā)展中國家和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群中,也觀察到較高的水周轉率;日常體育活動也會增加水周轉率。
此外,該研究提到,水周轉率被證明與很多生理健康指標相關,例如身體活動水平、體脂率等,并首次提出了水周轉率可以作為反映人類代謝健康的新生物標志物的理念,這為肥胖、糖尿病等各種代謝慢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基于上述因素對水周轉率的影響,科研人員開發(fā)了全球首個用于預測人體水周轉率的方程式。“該方程可以運用在世界各地的國家與地區(qū),只需要了解一個人的基本生理指標和其所在生活環(huán)境的平均溫度和濕度,就能預測一個人的需水量。”張雪映介紹。
隨著世界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氣候變暖,該研究提供了大數(shù)據(jù)集指導下用以預測人類需水量的方程式,為未來飲用水和富水食品的管理方案的制定與改進提供重要科學依據(jù)。
“水是生命所必需的,水周轉率與需水量密切相關,該研究邁出了建立個性化預測水周轉率算法的第一步。”斯彼克曼表示。目前,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已成立國內首個“雙標水”實驗室和精準人類營養(yǎng)實驗室,將進一步揭示生命規(guī)律,為人類制定精準營養(yǎng)策略提供科學指導。(刁雯蕙 記者 劉傳書)